內容目錄
最近全臺灣最多人關注的新聞,不外乎是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涉及的「京華城弊案」。而基隆市長謝國樑最近也因未能履行其選舉承諾,選前在政見中提及上任會送出 Gogoro 電動車,沒想到後續不符預期變成汽油機車,及一系列如購買二手公車的爭議性政策,引發民怨。
由基隆市民組織的「山海公民拆樑行動」,因此發起罷免案,這也是繼高雄市市長韓國瑜罷免案後,第二位被提起罷免程序的縣市首長。
原先謝國樑想邀請身為民眾黨主席的柯文哲來站台,沒想到柯文哲最近被控涉嫌圖利,同樣自身難保。謝國樑的罷免投票預計於 2024 年 10 月 13 日舉行,今年初有關東岸商場產權爭議,也促使不少人注意到他過去涉及的「寶島金融詐騙案」,不禁讓人開始思考利用加密貨幣,是否能逃避法律的制裁。
※寶島金融詐騙案:是一場於 2018 年發生的區塊鏈 ICO 詐騙案,主要涉及不實宣傳及資金掏空。案件中,謝國樑和黃立成等人創立的寶島金融,通過發行 FMF 代幣籌集大量以太幣。FMF 代幣並未如承諾在大型交易所上市,最終導致價格崩盤。部分募得的 22,000 顆以太幣被挪用,且相關人員在案發後迅速退出公司,被社群認定為詐騙事件。該事件發生時台灣尚未有相關法律規範,因此無人被起訴。
一些網友也調侃道,如果柯文哲會用加密貨幣,或許他就不會被查到了。然而,這樣的說法真的成立嗎?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加密貨幣犯罪——洗錢的基本概念吧!
洗錢是什麼?
洗錢(Money Laundering)源自於二十世紀初的一位犯罪者艾爾.卡彭,他透過經營投幣式洗衣機店來掩蓋不法的犯罪所得。因此,掩蓋非法所得來源並轉化為合法資金的行為,就被稱為「洗錢」。
洗錢通常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 安置階段(Placement):這是洗錢的第一步,非法資金通過存入銀行帳戶或將資金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資產(如黃金、珠寶、加密貨幣)等來實現。將資金從非法來源轉移出來,以減少被發現的風險。
- 分層階段(Layering):分層的目的是通過多重交易模糊資金的來源。洗錢者會進行一系列複雜的交易,如轉帳、匯款、購買金融產品等,分散資金增加追蹤的難度。
- 整合階段(Integration):最後一步,經過層層交易後,資金看起來已經是合法的,並重新進入經濟體系。洗錢者就可以利用這些資金來購買合法的資產、投資、或經營企業。
加密貨幣成為洗錢的犯罪工具?
隨著技術的進步,加密貨幣因為匿名性及去中心化的特性,變成了一些犯罪活動的新工具。雖然我們都知道區塊鏈還有一項特點,就是會將交易紀錄儲存在區塊鏈上,但是只要創建去中心化錢包,不需要 KYC(認識你的客戶)就能夠擁有多個錢包,加上匿名性讓金流變的難以追查。
根據區塊鏈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發布的報告中顯示,2022 年透過加密貨幣洗錢的金額高達 315 億美元,雖然在 2023 年金額有下降,但是這些非法所得的數字還是高的驚人。
所以用加密貨幣洗錢真的不會被抓嗎?
雖然加密貨幣的匿名性讓部分人認為它是一個理想的洗錢工具,但全球各國早已意識到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投資加密貨幣,加強監管也是必然的。例如,美國的《反洗錢法》要求加密貨幣交易所對於可疑的交易活動進行報告,還必須執行嚴格的 KYC 客戶驗證身分措施,並且於 2023 年 4 月份發布了《穩定幣法案草案》。
延伸閱讀:USDT 恐將被下架?「穩定幣法案」會對幣圈造成什麼影響?
在臺灣,加密貨幣的監管也逐漸加強。自 2018 年起,臺灣將加密貨幣納入《洗錢防制法》的監管範疇,要求交易所對大額交易進行報告,並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更是在今年 7 月 16 日三讀通過洗錢防制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要求境內、境外業者都須完成《洗錢防制法》登記。
這意味著,利用加密貨幣進行洗錢或貪汙的行為並非無法被查到,法律對此有著明確的制裁機制,目前由金管會擔任主管機關的 VASP 公會也正在制訂管理專法的進程當中,預計將在 2025 年 6 月前將專法草案報院。
延伸閱讀:
小心成為詐騙共犯,加密貨幣納入《洗錢防制法》規範!海外交易所的下一步是?
雖然臺灣在加密貨幣監管方面已有初步進展,不過面對目前的情況,法律框架仍需進一步完善才能讓監管及執法機構發揮作用,對於業者及投資人來說也有更好依循的規範及保障。
相信未來關於加密貨幣交易的透明度和監管力道也將持續提升,減少加密貨幣進行非法活動的案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