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步看懂比特幣是什麼(下):你跟上比特幣銘文熱了嗎?

 

經過前篇《4 步看懂比特幣是什麼(上):從基礎打開小白的幣海藍天!》的分(洗)享(腦),相信比特幣的出生故事大家都略知一二了,但十五年過去,這些基本認識都成了講古,如今,比特幣及區塊鏈早已不完全是最初的樣子。

以投資角度來看,比特幣成功衝撞世界經濟,暴風成長,至今是市值最高的加密貨幣。而加密二哥以太坊的建立開啟了更多公鏈及區塊鏈產業的蓬勃發展,讓區塊鏈不只能是一套記帳系統,更多了不同的應用可能,如:NFT、DeFi。

 

關於 NFT & DeFi 推薦你可以閱讀:
NFT 是什麼? 頂級 NFT 藍籌項目介紹!
五分鐘了解什麼是 DeFi?

 

以關注比特幣本身的變化來說,起初並非就是最完美的狀態,所以有開發者(Developer)試著升級比特幣,結果生出了比特幣的孿生兄弟⋯⋯更有開發者看到區塊鏈應用接二連三出現,開始探討:雖然中本聰一開始只將比特幣設計成記帳系統,但難道比特幣網路上不能有更多應用嗎?答案是:可以的!而且真的做出來了!

鋪陳這麼久,就是要點出下篇你總共有三個任務要解,一、看看比特幣成長茁壯的過程;二、解開上篇最後留下的比特幣身世伏筆;三、如果要投資比特幣,就要把握 2024 年?為什麼?坐好了,載著 15 年精華的時光機要起飛了,一起見證比特幣現在的模樣吧。

 

 

比特幣升級:革新是進化還是災難?

 

要說比特幣的成長過程,有三個必須認識的比特幣升級方案:硬分叉、軟分叉、Ordinals 協議。這時候你一定在想有兩個方案名字只有「軟、硬」的不同,那他們應該滿相像的吧?是的,聰明如你,他們唯一的差別在於比特幣核心網路(Bitcoin core)上的開發者吵架完後,是決定要分道揚鑣,還是繼續在比特幣網路上奮發向前。聽起來很抽象,那直接舉例講講第一次硬分叉「BCH(比特幣現金)」是怎麼誕生的!

2017 年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們在社群中,針對交易速度、手續費等問題展開激烈討論,在大家不停地爭執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要讓事件有個結論,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開玩笑的,上篇有說過區塊鏈是個溫暖的世界,吵架也不例外,最終結果,就是有一群開發者分叉出一條基於比特幣的原理,但有著不同規則的區塊鏈——BCH,也就是引言提到的比特幣「孿生兄弟」。


 

之所以聯想成孿生兄弟,在於 BCH 與比特幣有許多相似之處,卻又有些微不同。像是 BCH 本身是以比特幣的原始程式碼建構而成,共識機制也採用 PoW 的方式(這句如果看不懂請詳見上篇)。不同的是,BCH 的初衷是為了讓比特幣更好,所以相較比特幣,BCH 擁有更快的交易速度及更低的手續費。這樣的升級也讓不少開發者認為,BCH 更接近中本聰原有的理想。

理解了 BCH 作為硬分叉的案例,聰明如你,一定馬上能舉一反三, 硬分叉是分道揚鑣,那軟分叉肯定就是繼續在原有的鏈上奮發向前,在比特幣網路上進行升級。最新一次的軟分叉,是 2021 年的「TapRoot 升級」,成功地提高了比特幣的交易速度和隱私性等。

關於硬分叉 & 軟分叉推薦你閱讀:
分叉大不同:硬分叉 V.S. 軟分叉

 

左邊為 BCH 的綠色 logo 示意/leksiv (Shutterstock)

 

第三種比特幣升級方案「Ordinals 協議」,則是所有著名升級中最新的一個,在 2023 年 1 月正式亮相。不同於軟硬分叉是針對比特幣鏈上的基礎效能升級,Ordinals 協議開創的是比特幣的另一種可能性,換個名字你可能更熟悉,那就是 2023 年大家都在討論的「比特幣 NFT」,又或者更潮的那個名字,叫「銘文」(Inscription)。

在解釋什麼是銘文前,要再講一段古,不要急著轉台,因為這個小故事是為了告訴你:為什麼銘文這麼酷,它到底在紅什麼?


從前從前,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將比特幣視為中心化金融的解方,所以比特幣鏈上除了記帳、交易,並沒有可以開發更多區塊鏈「應用」的空間(也可以說當時沒有預見區塊鏈如今的多元樣貌)。因為看到這點,以太坊在 2015 年建立,並搭載了一種全新的技術叫「智能合約」。這邊還是 Web3 可愛動物區,不會殘忍地要你硬吞「什麼叫智能合約」,關於智能合約可以先簡單理解成:因為有這項技術的導入,所以在以太坊這條公鏈上能發展許多不同的應用,如:NFT、DeFi。

相信你已經注意到關鍵字了,「比特幣 NFT」跟以太坊上的 NFT 是同樣的意思嗎?是的,這就顯示了 Ordinals 協議有多麽重要。平平都是 NFT,但身為區塊鏈始祖的比特幣硬是比以太坊晚了整整 8 年,所以當 Ordinals 協議=比特幣 NFT=銘文被開發出來時,所有人都暴動了!活久見!在沒有智能合約的比特幣鏈上,居然有一天可以持有 NFT!

 

2023 年底蘇富比舉辦了比特幣 NFT 的拍賣,更以 45萬美元(1400萬新台幣)高價賣出 / Bitcoin Shrooms 網站截圖

 

NFT 讓人趨之若鶩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獨特性,每個 NFT 世界上就是 one and only,要確保這件事,需要在區塊鏈上經歷特殊編碼的動作,以太坊是透過智能合約做到這件事,那比特幣就是 Ordinals 協議。

具體在比特幣上如何運作,其實就跟「銘文」字面上的意思雷同,只要 Google 搜尋「銘文」,點進圖片,會看到一片刻有文字的古代銅器和石碑,重點就是這個「刻」的動作。Ordinals 協議能讓比特幣的最小單位「Satoshi」每個都刻上一個不重複的 Ordinals 序號,一個比特幣由一億個 Satoshi 組成,再來只要鏈接到圖像、影音等素材,就是獨一無二的 NFT。

 


雖然 Ordinals 協議達成了以往比特幣沒有的創新,但同為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出現另一種聲音是認為 Ordinals 協議為了實現 NFT,反而將檔案極大的圖像、影音帶入比特幣區塊,降低了交易速度,也提高了手續費,還出現網路雍塞的情況。


Ordinals 協議作為一種極新的技術,卻也有著一些「副作用」,不同開發者各持著不同角度,提醒了所有玩家,創新是一大進步沒錯,但如何在創新和比特幣網路的效能間取得平衡,仍是需要持續被大家探索的議題。(不然其他的升級都像在做白工了)

 

跟上比特幣減半潮:你剩最後一次機會

 

呼,很扎實吧,恭喜你解完第一個任務了(愛的鼓勵)!終於,要來收回放出的線,關於上篇比特幣自傳中的最後一句「我的成長有天花板」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又跟必須把握 2024 年投資比特幣有什麼關係?第二、三項任務也交給你了,加油!

即便比特幣一路走來歷經多次改革,也因為出現以太坊與其他公鏈讓區塊鏈的世界越來越精彩,但為什麼比特幣至今依然是市值最高,也最廣為人知,在於它的初衷深深地刻在人們心中。比特幣沒有忘記自己是在金融海嘯、美元超印價值大幅縮水的背景下誕生,當然就不會重蹈過去的覆轍,所以比特幣並不是礦工越挖就會越多,比特幣是「有限的」。

 

Bitcoin.com



中本聰最初在設計比特幣時就表明,比特幣總數量只有 2100 萬顆,而且不會一次釋出, 而是一波波地放出來,並隨著每一波推進,礦工開採出來的數量也將越來越少,直到達到當初設定好的數量上限,這樣的機制就稱為「比特幣減半」。每一波通常以四年為期,而最新的一次才剛在 2024 年 4 月 20 號發生。

 

比特幣每次減半後的價格漲幅 / TradingView 24/05/20 截圖

 

減半這件事聽起來好像只跟礦工有關,但卻引起市場熱烈反應的原因,就是因為!關注區塊鏈的人們發現了一種規律——以長期數據來看,前幾次減半後比特幣都.會.上.漲(請重點筆記),於是形成大家都很期待減半期的到來。而 2024 年的比特幣減半為倒數第二次,至今過了一個月,目前還沒有看見大幅的漲勢,但很多人依然看好長期的發展。

今年,除了把握 2024 年減半可能帶來的漲勢,這邊還溫馨提醒你「比特幣減半只剩下最後一次」,意思就是一但數量達到上限,如果原本就持有比特幣的人,在比特幣挖完後市場對比特幣的需求增加,供需法則,應該就不用多做解釋了吧,就給你五個英文字母「IYKYK」外加斜嘴笑容,狠話撂到這,剩下的就是個人造化了。

 


最後還是要說些大實話,看完這兩篇並不代表這些就是比特幣全部的內涵,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新奇的原理、令人眼睛一亮的升級不停在區塊鏈的世界中發生,希望這會是你探索 Web3 之旅時風光明媚、萬里無雲的大好起點:「錢出去,比特幣進來,大家發大財!」(笑)

相關文章

近期活動

近期活動

NONE LAND 浪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