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來越多企業選擇持有虛擬貨幣?5大動機全解析

1.

資產配置多元化:抗通膨、避險與對沖

隨著全球通膨壓力上升與法幣購買力波動,企業開始尋求與傳統資產(如現金、債券)不同相關性的標的。虛擬貨幣,特別是比特幣,被視為「數位黃金」,具備對沖貨幣風險與地緣政治動盪的潛力。

例如 MicroStrategy 自 2020 年開始大舉買入比特幣,視其為公司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就是出於對法幣長期貶值的擔憂。

2.

品牌與創新形象:擁抱科技,吸引年輕客群

對某些企業來說,持有虛擬貨幣不只是投資,更是一種公關與市場策略。它象徵著企業「走在科技前端」,願意擁抱 Web3、去中心化與創新精神,對年輕用戶與科技族群具有吸引力。

例如特斯拉在 2021 年宣布持有比特幣,甚至短暫接受 BTC 購車,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雖然之後因環保與會計考量減少比特幣敞口,但這波操作仍強化了其「科技先驅」的品牌形象。

3.

作為營運用途或付款手段(部分企業)

有些企業持有虛擬貨幣,是為了實際交易或國際業務上的需要。尤其對全球業務廣泛的科技公司或自由職業平台而言,加密貨幣可以:

  • 降低跨境匯款手續費
  • 加快支付速度
  • 為未來用戶需求做準備

例如 PayPal 與 Stripe 已經開放穩定幣支付功能,並逐步測試用加密資產作為商業用途的解決方案。

4.

長期價值賭注:看好未來數位資產地位

某些公司則純粹是「押注未來」。他們相信比特幣、以太幣等核心資產將在未來成為全球性的價值儲存工具或金融基礎設施,因此早早卡位、布局。

這類公司如 Jack Dorsey 創立的 Block(前身為 Square),在財報中長期保留比特幣作為資產,不常交易,只做長期持有。這類操作通常伴隨企業管理層對數位資產高度信仰。

5.

與生態鏈緊密綁定:Web3/NFT/DeFi業務需求

部分企業的業務本身就與虛擬貨幣密切相關,例如:

  • NFT 平台(如 OpenSea)需保有 ETH 作為平台結算
  • GameFi 公司需管理遊戲代幣庫存
  • DAO 工具公司需持有治理代幣(如 UNI、APE)

這些企業的資產結構與幣價連動,不僅為營運所需,也讓他們成為「鏈上原生」的資產持有者。

 

企業持有的難題

儘管持有加密貨幣的理由很多,但目前仍有兩大難題讓部分企業卻步:

  1. 會計處理困難:多數國家將虛擬貨幣視為無形資產,需依照「成本與減損」原則記帳,若幣價下跌必須認列損失,反彈卻不能立刻重估獲利。
  2. 稅務規則不統一:跨國企業面對不同稅法,記帳與申報成本高。

目前像 FASB(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已在推動更合理的市值會計法,可能會改善此情況。

🌍 哪些公司真的持有加密貨幣?一覽表告訴你

根據 Bitcoin Treasuries 的追蹤,截至 2025 年,以下公司持有大量比特幣:

公司名稱 持有量(BTC) 類型
MicroStrategy 約 576,230 軟體公司
Tesla 約 11,509 車廠
Block (Square) 約 8,584 金融科技
Galaxy Digital 約 12,830 加密投資機構
Marathon Digital 約 48,137 礦業公司

這些公司大多為科技或金融背景,具備對風險資產的承受度與策略理解。

批評與風險:

不是每家公司都適合持有加密貨幣

當然,也有不少專家對企業持有虛擬貨幣持保留態度,理由包括:

  • 幣價波動劇烈,恐影響財報穩定性
  • 受監管不確定性困擾(如美 SEC 對穩定幣與交易平台的立場)
  • 駭客風險仍高,私鑰管理需要極高資安等級

因此,一些公司如 Meta、Google 則傾向間接布局(投資區塊鏈公司、支援錢包等),而非自己持有代幣。

結語:

企業持幣,不只是財務操作,更是策略選擇

總結來說,企業持有加密貨幣的動機非常多元:

  • 有些人看重避險與抗通膨
  • 有些人押注技術未來與品牌形象
  • 也有人是出於營運與業務需求

但這絕非適合所有公司。幣價劇烈波動、監管不明與會計難題仍是阻力,必須視公司財務結構與風險承受力而定。

這場變革才剛開始,你的公司會是下一個入場者嗎?

外部活動

延伸閱讀

NONE LAND 浪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