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her 高管:臺灣採用穩定幣有「後發優勢」合宜監管可成數位金融競爭優勢

2025 年 9 月 2 日 / 臺北 — 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出席 FinTechOn 2025 暨 AFA 高峰會,他提到,FinTech 與 AI 的結合將在支付、風險管理與合規等方面,為產業帶來更高效率與更安全的服務;同時,穩定幣 USDT 發行商 Tether 副總裁合規及牌照全球負責人 Giles Dixon,也分享了他對於臺灣使用穩定幣「後發優勢」的觀察。

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AI + FinTech 引領新契機

臺灣在全球 AI 供應鏈具有關鍵地位,從 AI 晶片製造、封裝測試到伺服器與顯示卡,臺灣皆是重要合作夥伴。這樣的基礎讓供應鏈金融與 FinTech、AI 技術能夠形成高度契合,創造亞洲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的新契機。

詹方冠強調,政府將與臺灣金融科技協會與亞洲金融科技聯盟(Asia Fintech Alliance, AFA)攜手合作,持續站在產業一側,推動金融科技與 AI 的深度發展。他期盼未來臺灣不僅在半導體領域保持領先,也能在 AI 與 FinTech 上成為全球重要夥伴。

FinTechOn 2025 暨 AFA 高峰會由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指導、臺灣金融科技協會(TFTA)主辦的,在 2025 年 9 月 1 日 至 9 月 2 日於臺北遠東香格里拉酒店盛大登場,匯聚國內外政策制定者、監管單位、各大金融機構、全球供應鏈重要廠商、金融科技、區塊鏈產業,以及塑造全球金融科技未來的影響力人物,深入討論「金融科技」與「全球供應鏈」新戰局。

圖說: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強調,政府將與臺灣金融科技協會與亞洲金融科技聯盟(Asia Fintech Alliance, AFA)攜手合作,持續站在產業一側,推動金融科技與 AI 的深度發展。

穩定幣能成為臺灣數位金融優勢?關鍵是監管

穩定幣 USDT 發行商 Tether 副總裁合規及牌照全球負責人 Giles Dixon 也認為,監管不是限制,而是信任的基礎,談到近期全球熱門的穩定幣話題,Giles Dixon 認為對臺灣的價值,主要有兩大面向:

  1. 開啟全球交易通道
  2. 強化供應鏈韌性與競爭力

以臺灣 2023 年約 8,000 億美元的跨境貿易量為例,若因支付摩擦導致 1% 訂單外流,就是巨大的經濟損失。穩定幣可在不取代既有金融體系下,補強「欠缺或低效」的支付環節,提升成交效率。

同時,觀光與民生場景亦具潛力:臺灣每年約 650 萬旅客、每人平均消費約 1,300 美元,但實體支付不便造成花費流失。

許多旅客本身就持有穩定幣,只要打開受理端,即可把消費導入至在地商家。匯款市場亦類似:臺灣年進出約 45 億美元,傳統費率 4%–7% 帶來數億美元成本;穩定幣能以更快、低費的方式完成,讓更多金流留在家庭與商家。

Giles Dixon 認為,臺灣若善用「後發優勢」,吸收各地經驗、制定在地化且具吸引力的規範,不僅能讓像 Tether 這樣的發行商安心進場,也能鼓勵本地金融機構採用既有或自研的在地穩定幣,帶動跨境貿易、觀光、零工經濟、電商與匯款等場景升級。有了監管,穩定幣可成為臺灣的數位金融競爭優勢。

監管、信任與創新並非對立,而是驅動產業前行的三股力量。透過監理與自律並進,結合 AI 與區塊鏈應用,臺灣有望在全球金融科技戰局中脫穎而出,打造專屬的數位金融優勢。

 

關於臺灣金融科技協會(TFTA)

 

臺灣金融科技協會(TFTA)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旨在促進臺灣金融科技(Fintech)的發展和創新。它成立於2017年,自此成為臺灣金融科技業的領導者之一。

TFTA 倡導支持國內和國際金融科技創新的監管政策和措施。 TFTA 與政府單位、產業利害關係人和國際組織有著密切的聯繫。 TFTA 是臺灣金融科技界聯繫、合作和促進發展的重要平台。

TFTA 是亞洲金融科技聯盟(Asia FinTech Alliance, AFA)的正式成員,該聯盟是由亞洲各國和地區的金融科技協會組成的聯盟。
TFTA 與 AFA 之間的策略合作夥伴關係使臺灣能夠積極參與更廣泛的亞洲金融科技界,符合區域趨勢並擴大臺灣在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影響力。

外部活動

延伸閱讀

NONE LAND 浪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