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創投 Sora Ventures 都在做什麼?「錢只是媒介,重要的是怎麼用錢讓人類往前走。」——專訪投資分析師 William Fang

Sora Ventures William

 

冷冷下雨天,週三午後跟著《浪鏈》攝影團隊,扛著拍攝器材,望著人來人往的信義區,心想:真不知道為什麼上班時間會有這麼多人在逛街?而一夥人之所以來到台北 101,為的是前進 2022 年落地台北的 Web3 創投公司「Sora Ventures」。

Sora Ventures (以下簡稱 Sora)台北辦公室位於 101 高樓中,一進門就有股「Web3 感」襲來,白色 Logo,大廳裡不只一個巨型看盤螢幕(當然是加密貨幣),空間角落則掛著一幅幅 NFT 藝術品,時不時傳來流利的英文對話聲。

 

 

當團隊正在調整最合適的拍攝角度,Sora 的投資分析師,也是這次的主角—— William,剛從會議中下線,他來到攝影機前準備向大家(包含螢幕前的你)打聲招呼,以及分享他從傳統金融,過渡到 Web3 創投的歷程。來,來,來,1、2、3,Action!

(此篇為鏡頭外的訪談記錄,本篇與影片內容不同,完整影片在文末)

 

Q1:請 William 向《浪鏈》讀者介紹自己和「Sora Ventures」這間 Web3 創投公司。

 

Hello,我是 William,我是 Sora Ventures 的「Investment Associate」,在 Investment Team 負責 Sourcing Deals 、Due Diligence  、Post Management,簡單來說就是負責看很多項目,然後跟我們的 IC (Investment Committee,投資決策委員會)決定要不要投資某個項目。 

在進入 Sora 前,我在一家國外歷史非常悠久的投資銀行工作,為什麼從傳統金融跳到 Web3 領域的創投公司,其實有一段跟成長有關的小故事(笑)。剛畢業能拿到投行那份工作我真的很開心,原本打算待個幾年,再來決定職涯的下一步要怎麼走。加入之後,發現金融業是看著你的上級們在做什麼,那可能就是你五年後的樣子,我就發覺自己在學習上遇到瓶頸,加上不喜歡投行的階級制度以及非常傳統的工作模式,覺得好像停滯了,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多的 Exposure(爆炸性成長)。

當時其實滿巧的,從 2020 年開始,我一直都有在玩加密貨幣,但那時其實沒有那麼了解,我也不是工程師,所以只停留在投資面的認識,在下功夫做了滿多功課後,發現「欸!我好像可以走到 VC 這個產業。」覺得 Sourcing Deals 滿符合我的風格,然後又遇到現在的老闆 Jason,所以我其實在投行待了五個月就離職了(笑)。

當時身邊的大家都很驚訝,但現在回頭來看,我覺得這是很正確的決定。我跟 Jason 也有一段很戲劇化的故事,第一次我 Linkedin message 他沒回我,就改成 cold email,但跟他在香港見面的時候,我對 Web3 產業什麼都不懂,應該說,那時我以為我懂一點,但其實我.什.麼.都.不.懂。在那之後我跟很多 VC 聊,Web2、Web3 都有,在過程之中,我更知道自己適合在 VC 這個產業中擔任什麼角色,也多去深入了解 Web3 。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一個市場會存在,是因為大家想要一起進來賺錢,傳統金融像是台股,會有一個漲停板的現實,但如果正值加密貨幣牛市,會發現每天,甚至每分鐘,都是 100%、200%、300% 在漲,我覺得這個 Upside(益處)是非常非常高的,讓我更想了解 Web3 到底是怎麼運作。因為我學得算快,過了幾個月再次聯絡 Jason,就決定進來 Sora Ventures。

 

Sora Ventures 在 2018 年成立,AUM(資產管理規模)大概是 70 million(美金),之前我們投的項目比較散一點,有 Payment(支付工具)、GameFi、NFT 等,但現在我們就聚焦四個項目:Privacy、DeFi,還有比特幣生態,像是 Bitcoin layer 1 的項目,最後是一個很新的東西,叫「DeSci 去中心化科學 」。

剛剛有說過我是 2020 年才開始接觸加密貨幣,那時候就是個小白進來炒幣(笑),對於區塊鏈或是那些幣的隱藏價值、背後的邏輯我都不懂,FTX 也是輸錢(苦笑),但 Sora 走過加密貨幣的牛熊市,也經歷 FTX 事件影響,還是一直在這個領域裡。

 

Q2: William 怎麼接觸 Web3 領域?哪些「心法」是你會想分享給剛進圈的小白們?

 

就像我剛剛分享的,我也是從「什麼都不懂」開始學起,那時候幫助我很大的就是「Twitter」(現為 X),Twitter 真的太重要了!(加重語氣)什麼都不懂的我除了到處請教別人,還有一個就是開始看 Twitter。比起 Facebook 和 Instagram,Twitter 的資訊快太多了,就是一瞬間的事,這也是為什麼 Web3 的第一手資訊都在 Twitter 上出現居多,因為這就是一個很快的產業。

我會去追蹤一些 Alpha、KOL,或是專業交易員,在媒體還沒發稿以前,有很多 Flash News 都可以從這些人的 Twitter 上得到資訊,每次跳出通知就看一點看一點,但是不要他們講什麼就跟著買,要去想背後的邏輯,去查資料,久而久之就會對這個產業有更多認識。當然 TG(Telegram)也有一些群可以追,但 Twitter 對一般人來說更好上手。

另一個我會鼓勵大家,就算覺得自己還不太懂,交易所還是直接給他載下來(Echo:載下來!)找一個自己覺得好用、安全的交易所,直接開始買加密貨幣,就算只是花一點小錢(五千台幣之類的),人本能的就不會放著不管,會主動去關心它(笑),那從關心幣價開始,一路到這個幣可以延伸做哪些事⋯⋯甚至是如果賺到錢,就會覺得「欸!自己真的參與在裡面。」

 

總結是 Web3 太多東西要學了,資訊也更新得很快,與其一定要認識到某個程度再進場,我自己是從買買賣賣來走入這個領域、來認識這個產業。我覺得就是「先去做」,然後在「做中學」,真的不用太擔憂,或是急著要懂很多,在這裡「你不做,你就一定學不到東西」。

 

Q3:前面有提到「Sora Ventures」目前主要投資四大項目,好奇為什麼選擇「比特幣生態」及「DeSci」來投資?

 

之所以我們會專注在比特幣,是因為比特幣是區塊鏈的始祖,以太幣或其他加密貨幣都是後來才出現的。現在有很多 Layer1 是跟著以太坊的生態在發展,也就出現了很多「以太坊殺手」。而比特幣是唯一一個不會追著以太跑的區塊鏈,他一直都在那邊,甚至可以當作是一個領先指標,如果比喻成股市,那比特幣就是大盤,因為他最底層的科技就是跟其他鏈不一樣,像是走自己的路的感覺。

另外還有一點是比特幣之前被叫做「數位黃金」,有很多比特幣持有者都會說的一句話是「Hold to death」,白話說就是「拿著比特幣死」,不需要拿著它頻繁操作,就像黃金,人們去買黃金其實不能做什麼事,就是一種價值投資,它就是大盤,就是放在那邊。但現在不一樣的是礦工可以用比特幣去 Stake(質押),能做很多事情,甚至是拿著比特幣去消費、刷卡,有點像是我不用Line Pay 你台幣,改 LinePay 黃金給你一樣,這個轉變非常酷。

那 DeSci 就是「去中心化科學」,以往科學家要研究某個項目,需要有資金才能做研究,但這個資金來源通常是去申請 Grants(補助),拿到 Grants 之後做投資,但傳統的方式程序複雜,審核時間長,而如果你是科學家本人,你研究成果一部分的智慧財產權是在別人手中的,這是中心化。

DeSci 的出現,就是可以透過 Crowdfunding(群眾募資)去實現研究計畫需要的資金。比如說我們有一個 Portfolio(投資項目)叫「Molecule」,他們旗下有一個 DAO(去中心化組織)叫做「VitaDAO」,要參與這個 DAO 都需要投入金錢才能進來,而這個 DAO 專門在投研究人類 Longevity 相關的項目,也就是研究壽命延長,這個 DAO 會集資去投做這些研究的科學家,或是投資研究抗衰老藥的公司。

簡單來說,可以理解成是一群人集資來投資某項研究,這個其實就大大降低科學家們去申請補助的時間,還有拿到資金的困難度,以往科學家要去拿到 Funding(投資)是非常非常難的,中間可能一去就是五、六年,但如果透過 DAO,透過 DeSci 這樣的模式,最快在幾個月時間就能拿到投資。

並且透過這樣的方式,智慧財產權也更能回到科學家,或是創作者身上,因為 DAO 是去中心化的機構,每個人都能參與,只要你對這個項目有信心,感興趣,或是你就是科學家本人,都能參與這個賽道。Ok,要是這個項目真的成功了,這個 DAO 裡的成員就都能分到一部分的利益。

 

Q4: 在台灣說到 Web3、區塊鏈、加密貨幣,大眾直覺想到的會是「投資」,除了這個,請 William 以經驗來分享,提到 Web3 你認為還有什麼大眾不知道,但其實很重要的事?

 

我覺得最一開始,我們可以什麼都不懂,還是會進場玩台股,根本來說決定進場的原因,就是因為可以賺錢,嗯,大家幾乎都是為了賺錢,就像沒有薪水的工作你願意做嗎?(請大家自行想像)一定是因為這件事可以達到一些目的,所以才花時間成本去研究,像是可能你想要財富自由,想要讓生活過得更好,所以我覺得回到這件事可以達成什麼目的,以人的動機——投資,來看這個產業,無可厚非。

但另一個角度我能分享的是,以我在 VC 的經驗,VC 跟 Web3 項目方的關係講直接一點就是他們要錢,我們給錢,而我的工作就是決定要投資哪個項目方。但在過程中,撇除講錢,我是真的可以透過跟他們一次次會議、通話,在這些互動中感受到「創業者的熱忱和理想」,會真的看到每一個努力去創業的人,他與他們的團隊努力了很久很久,明明都準備好了,就是差那個錢,那些資金代表著一個「機會」。

 這讓我不會只站在投資者的角度看事情,而是真的能理解做這些項目的初衷跟辛苦,雖然講到 VC 好像都在談錢,但其實大家都是人,當你感受到創業者對機會的渴望是會被觸動的。這些都讓我意識到在 Web3 產業中人跟人之間的互動非常重要,也很可貴。這個產業裡面最重要的不是技術,其實是這些人。錢只是這之中的媒介,不論是我們 VC 或是項目方只是要藉由錢來推動這些初衷,這些對人類世界來說最新的技術,甚至是對人類更有幫助的事情 。

 

Q5:請幫《浪鏈》的讀者介紹今年 Sora 在台灣區塊鏈週的壓軸活動「Sora Summit」,有哪些必須要參加的吸引力?

 

我在影片中講的完全是真心的想法(William 到底講了什麼詳情請見影片),會推薦大家在 12/16 來 Sora Summit 不是因為我在 Sora 工作,是我認為在這場活動真的可以拿到「Alpha」。如果你有在關注市場的話,或是像我們投了比特幣生態跟去中心化科學,是因為我的老闆 Jason 覺得這就是「趨勢」,我一開始也不覺得這是趨勢,但他當時就很堅定,到現在真的變成了趨勢,整個火了起來!我就在心裡想著:「哇,原來這就是經驗豐富的投資人能做到的事」這樣的遠見真的很厲害。

SORA SUMMIT 活動主視覺

 

我到現在也還在學習,以前我是透過  Jason,跟上這個趨勢,那在 Sora Summit 裡,我們邀請的講者都是在 Web3 裡引爆趨勢的人!連我們現在都不確定那些重量級講者會講出哪些他們對產業的觀察,或是任何顛覆我們現有認知的洞見,就像我在影片中提到「加密貨幣下一個牛市最大的受益族群」,是誰現在大家都還無法預測,但如果來參加這場活動,或許就能從這些 Alpha 口中聽到他們對未來的預測,讓自己成為牛市的受益者。

比如說現在 BRC20 銘文那麼火,那我們其中一場的講者就邀請到 BRC20 的 Creator(創造者),就算你完全不懂 BRC20,但你還是可以透過這個活動去了解創建這個的人他在想什麼?這件事如何發生?他的下一步是什麼?我會鼓勵大家如果和我一樣還在學習中,那就來參加這場活動,一定可以得到一些什麼。

 

後記

 

言談中,William 雖然語速快,卻會在他感受到空氣中有困惑的味道時,停下來重新說明,或是提出更好理解的比喻,也許,這份同理與無所保留,是所有 Web3 產業裡的人,或多或少都曾從自己心中的 Mentor(導師)身上得到一樣的啟發與傳承。

除了即將在 12/11-16 舉辦的台北區塊鏈週,William 鼓勵不論圈內圈外人,能多去參加 Web3 的論壇或是活動。到現場,不僅是為了融入 Web3、獲得更多資訊,同時更重要的是去感受產業間「人與人的交流」。William 眼神閃爍地分享道:「我覺得這些活動其實是為了讓更多人去感受 Web3 產業的那種 Vibe,跟科技業是完全不一樣的。在這裡大家都很有活力,都在談論新的東西。」

讓 William 認為更可貴的是:在活動上,其實進來 Web3 產業的門檻會真實降低。他分享他曾見到展會中,打破「小的要向老的請教」的既定印象,有四、五十歲的人在向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學習 ,不論男女老幼只要想了解,這些已經在圈內的人都很樂意一個帶一個,讓人群形成社群,社群聚集成一股潮流,慢慢地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打破產業界線、迷思、刻板印象,走進 Web3 的世界。

訪談就到這裡。離開台北 101,看著人來人往的信義區,相信有人也同樣抱著期待的心,等不及參加下週台北區塊鏈週最盛大的活動之一的 Sora Summit。

 

【台北區塊鏈週 TBW – Sora Summit】

 

|時間:2023 年 12 月 16 日

|地點:台北文創 14 F

|詳情請見官方網站 https://www.taipeiblockchainweek.com/sorasummit-2023

別忘記還有影片呦

 

相關文章

近期活動

近期活動

NONE LAND 浪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