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上映了一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王大陸參與演出的電影「孤注一擲」,片中講述包含加密貨幣、賭博、電商、網路遊戲等不為人知的黑暗面。究竟加密貨幣真的等同詐騙嗎?除了電影本身的詮釋外,本文也從不同切角探討這議題。
2022年春晚,沈騰的一句「我在元宇宙倒騰狗」讓同名 Meme Dogeking 一飛衝天,而今年暑假檔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
8 月 8 日正式上映的反詐題材電影《孤注一擲》,片中多處涉及加密元素,其中與電影中用於詐騙的同名Meme「科太幣」,短短幾天內鏈上成交量就已達到約 1400 萬美元,無論是人數還是持有地址數,都熱度高漲。
在如今網絡詐騙越來越花樣百出,尤其是在反詐宣傳不斷下沉、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這部已拿下了中國影史點映總票房冠軍的《孤注一擲》,毫不意外地引發了加密行業內外的大範圍討論,也似乎讓更多人把加密資產直接與詐騙劃上了等號。
01
《孤注一擲》裡的加密元素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看《孤注一擲》這部反詐題材的電影裡,究竟有哪些加密元素,又想要用來表達什麼?
其中加密行業內部流傳最廣的一張截圖,無疑就是片中演員王大陸飾演的角色花費 800 萬人民幣購入的「科太幣」,且對應英文字幕是與以太坊英文原名完全相同的「Ethereum」。
也就是說這部電影裡的Token,其實就是以太坊英文原名的另一種中文譯名。而影片中,Token 被當作是詐騙團夥用來欺騙受害者,從而將資金投入殺豬盤的一種詐騙手段。
片中另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加密元素就是某平臺了,其中王大陸飾演的角色花費 800 萬人民幣購入 Token 的平臺就是在片中定位為詐騙集團使用的詐騙工具。(該平臺在現實中也有同名平臺)
這種重名也直接把該某平臺推向輿論關注的中心,而且在電影中,這些加密元素相關的情節還是受害者被騙的最後一環,也是導致被騙者自殺的最終原因,等於直接給「加密行業」貼上了詐騙標籤。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發文時,這部反詐題材電影的暑期檔票房黑馬之姿也愈發明顯: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孤注一擲》電影疊加點映與8月8日上線以來的總票房達 7.45 億元,預計總票房超 30 億元。
所以預計這波對加密元素的標籤化刻畫還會持續出圈,甚至伴隨著這部電影的大賣,會給更多不曾了解過加密相關知識的普通觀眾打上「加密=詐騙」的標籤。
02
加密資產的「刻板印象」?
其實這部反詐電影中無論是某平臺還是「科太幣」,各種加密元素本質上只是詐騙團夥們欺騙受害者的一種包裝手段而已。
也就是說像這部電影裡的「科太幣」、某平臺,只是披著「區塊鏈」、「加密資產」等外衣的傳銷、殺豬盤詐騙套路,就像在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甚至超導概念大火之後,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詐騙手段一樣,只是被利用的概念工具。
片中演員王傳君所扮演的詐騙團夥頭目就曾親口表示:「小注就放他贏,然後給他(玩家)點內幕消息,我們這邊有高手,10 分鐘能出個網頁,他們看到的所有網頁啊、牌局啊,全都是我們給他定製,就是說我想讓他贏,他就贏,我想要他輸,他就輸」。
也有加密人士表示,說影片給這個圈子貼上詐騙標籤,有點「過敏」了。儘管影片有受害者因投資 Token 跳樓自殺,但其法律所屬為「殺豬盤」詐騙,其中涉及的「內幕買賣」,「配資」,「利潤分紅」等專屬名詞對應的是電詐中的「殺豬盤」。
殺豬盤的特徵,通常詐騙分子以資產炒作能賺取高額利潤為誘餌,誘騙受害者匯款,但直到最後本金被騙走,受害者可能都沒直接參與過資產炒作或買賣,裡邊涉及的買賣 K 線,走勢等可能完全是詐騙分子服務器模擬展示。
所以某種意義上,並不是「區塊鏈」、「加密資產」與傳銷、殺豬盤等詐騙套路劃等號,而是就這些詐騙行為的掛羊頭賣狗肉,把「區塊鏈」、「加密資產」等中性的技術概念給汙名化了。
03
「加密」需要監管來正本清源
無論是各國央行計劃推出的 CBDC(如中國的數字人民幣 DCEP),還是大企業嘗試的穩定幣(如中途折戟的 Libra 與新近推出的 PYUSD),監管層麵面與傳統金融機構一直在積極探索加密資產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
這將帶來許多好處,比如從金融系統的角度來看,全球各地的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跨鏈技術流轉央行數字資產(CBDC),並在合規的情況下讓資產在全球範圍內流通,實現國際間的資金流轉。
不過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區塊鏈和加密資產在帶來便利性與金融創新可能的同時,也亟待監管層面的規範化。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孤注一擲》這部電影表達地還比較含蓄——如今現實世界中的詐騙、殺豬盤等違法行為中,USDT 等穩定幣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被用於跨境非法資金流傳等用途。
包括近年來使用 DeFi 協議的XQ活動也穩步擴大,據統計 DeFi 協議接收了 7 成以上與非法活動相關的基於加密的支付,Tornado.cash 就儼然已經成為 DeFi 黑客產業鏈與XQ的「被盜基礎設施」。
而與此同時,相比監管嚴格的傳統金融體系,針對加密資產尤其是穩定幣的監管體系則尚未成型,也就使得 USDT 等穩定幣與其他鏈上工具開始成為犯罪分子的作惡溫床,從而進一步汙名化區塊鏈與加密資產。
不過從去年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發布針對 Tornado Cash 的制裁措施開始,DeFi 監管就已經被擺上臺面。
而近一個月以來,美國國會又相繼出臺或在審議一系列加密相關法案,尤其是涉及穩定幣的監管法案,更是以多種方式涵蓋了加密資產監管領域,旨在監督從穩定幣到監管機構管轄權的一切主題:
加密資產國家安全增強法案。專注於非常資產流傳和制裁合規的兩黨法案,如果獲得批準,將對 DeFi 協議產生重大影響;
21 世紀金融創新與技術法案。旨在建立一個可靠的流程來確定數字資產是商品還是證券,如果獲得通過,將一勞永逸地定義 CFTC 和 SEC 的加密資產監管角色;
數字資產市場結構法案。旨在定義 SEC 和 CTC 的加密相關角色,並為監管機構確定某些加密資產是證券還是商品製定框架;
數字商品交易法。規定穩定幣提供商可以注冊為「固定價值數字商品運營商」,其中包括記錄和報告要求;
總的來看,監管與創新需要平衡,新事物誕生與發展的早期,野蠻生長難以避免,但隨之的合規問題會愈發凸顯並成為至關緊要的生命線,也會慢慢正本清源,讓本屬於中性的技術工具發揮它應有的正確價值。
所以《孤注一擲》中「加密=詐騙」的標籤,正需要監管來正本清源。當大家越來越多地在生活中體會到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所帶來的便利之時,「加密=詐騙」的刻板印象也會自然消退。
無論我們否做好了準備,對加密世界而言,這一天最終都會如期而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及遵守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MarsBit」